妈妈选择资助对象时,一直是以“学习好”作为优先选项。儿子知道后却提出不同意见,他认为“品德好”才是最重要的。
儿子说:资助不该带有功利性,要选择真正值得帮助的人。学习不好的孩子也应该有同样有机会享受优待,不然他们会更加自卑。
孩子的一番话打动了妈妈,她立刻联系老师,按照儿子的想法增加一个资助对象。
他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能看清“资助”这件事的本质,体察到不同孩子的心理状态,这正是一个有格局思维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。
格局大的孩子,眼光长远,懂得轻重取舍,不受困于一时得失,能够积极、彩神坚定地追寻目标。
谈及国外对中国的“科技封锁”和“关税问题”,他认为中国如今到了关键时期,自己肩负着以科研报效国家、打破科技封锁的使命,这一代应解决国家难题,为下一代创造更好条件。
家里有瘫痪的妈妈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爸爸,自己还在6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。
妈妈因先天性双腿疾病被截肢,被医生定论只能活到20岁。她却始终保持乐观,坚信自己的寿命能翻倍,她做到了。
为了给儿子凑钱治疗心脏病,妈妈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去借,然后一家人通过做手工和收废品,一点点还清欠款。
科学家研究发现,人的体内有一种被称为“镜像神经元”的神经细胞,它的作用是通过模仿来形成认知、获取知识和技能。
父母的一言一行,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,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。
因为送餐的是一名新骑手,在半路摔了一跤,把餐盒弄洒了。骑手在门口连连道歉,并提出要承担餐费。
据调查,不少父母都存在“朋友圈焦虑症”,今天看同事的孩子在学编程,明天看朋友孩子参加钢琴比赛……看来看去,把自己搞得越来越迷茫。
父母对一件事情坚持和坚定,也会在无形中把“做事就要做足、做好”的理念植根于孩子内心,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,越做越好。
网红钟美美,曾有公司开出每年100万的签约条件,他有些心动,却被妈妈臭骂:“给你这么点钱,你就被迷惑住了?一旦签了约,有些不想做的事,也不得不去做了。”
对于儿子参加的活动,妈妈也始终以“正能量、对孩子有益处、时间合适”为原则为儿子把关。
如今,钟美美一边保证学业,一边拍摄自己喜欢的视频,完美的平衡着两者之间关系,为今后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积蓄更多的力量。
孩子是照着父母的样子长大的,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、思想方式、对待世界的态度去感染孩子。
玉林博白的男孩旺仔,7岁用菜刀切菜,8岁动手在厨房砍鸡,9岁就能在厨房给妈妈帮厨、研究做菜。
后来旺仔厨艺日益精进,如今无论是糖醋排骨、香辣蟹,或是猪肘子,都能信手拈来。
妈妈说,让孩子进厨房,不仅提高了他的动手能力,就连性格也变得更有耐心和责任心了。
历时76年的哈佛大学格兰特研究发现,那些爱做家务的孩子,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不做家务孩子的15倍,犯罪率为不做家务孩子的1/10,爱干家务的孩子,离婚率低,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。
在参与家务的过程中,孩子的基本能力得到锻炼,还能够激发出的责任感。这种“主人翁”意识,也将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极大的帮助。
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喜欢玩游戏,我们可以把家务变游戏,比如“玩具回家大赛”、“袜子配对游戏”、“给植物浇水游戏”。彩神
当孩子做到了要夸张表扬:“哇!你把积木收得这么整齐,太棒了!”,别在意孩子做得不够好,重点是培养兴趣!
随着孩子长大,家务也要升级。父母可以给孩子固定1-2项专属任务:如每天喂宠物、轮流刷碗、每周整理书桌。
这时父母要注意,哪怕孩子碗洗得不够干净,也要先肯定再指导。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,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。
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着重培养他的生活技能,比如做简单的饭菜、洗衣服、规划大扫除分工、制定超市购物清单等。
其他孩子都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,不服气。女孩却要想办法弄清楚原因,打听后得知,当天有校领导突击检查上课情况,这才有了老师的额外“加餐”。
于是第二天递给老师两份材料,一份是老师要求的检讨书,另一份是说明书,其中解释了她提前离开课堂的原因,不卑不亢地为自己辩护。
她能够跳出“受害者”思维,去探究这件事更深层次的原因,进而选择合适对策。既解决问题,又不让自己受委屈,这背后就是思辨力。
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基思·奥特利提出一种“七副眼镜思辨法”,父母可以从这七个方面引导孩子,让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或社会事件进行深度思考。
如今的时代虚假信息层出不穷,我们要让孩子养成“质疑”的习惯,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网络新闻、玩真假故事的游戏,让孩子通过“破案”,辨析线. 得失眼镜
孩子想事情往往片面,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“得与失”之间的关系,比如当孩子提出要养猫时,我们可以问:养猫我们会得到什么好处,同时我们需要有哪些额外的付出。
当孩子在课上和同学打闹被老师批评,回家后很生气,他一定是只看自己被批评。我们可以教孩子把眼光放大,从其他同学、老师、班级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,会看到更多被忽略的信息。
我们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去思考,比如《愚公移山》,会赞扬愚公的移山精神,不妨让孩子反向思考:愚公做法有什么欠妥之处。他可能会想到,愚公可以从大山里搬出去、可以挖一个山洞,同样能解决问题。
看过一个新闻,武汉一所中学举行升旗仪式后,一个学生晕倒在地,看到的同学却因为老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,而没有一个站出来。
当孩子染上了游戏瘾,要考试了还抱着手机不放;当孩子认为考大学,不如当网络主播、外卖小哥赚钱多,我们可以客观地和孩子分析,这样做短期看有哪些好处,5年、10年、20年后又会怎么样。
以《狼来了》这个故事为例,向前看,原因是小男孩一再说谎,可能是父母没有管教过他。向后看,预计小男孩通过这件事会意识到说谎的严重性,羊都被吃回家会被父母教训。通过推测故事发生的原因和趋势,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。
余姚一名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,四年级时由于学习成绩下降,竞选班长意外落选。
当孩子遭遇挫折时,一定会产生负面情绪,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倾听和接纳。
引导孩子去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,明确应该对哪些部分担起责任以及不应该对哪些部分担责。比如和同学发生矛盾,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,从中找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。
孩子逆商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结果的恐惧,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事实存在的合理担忧,哪些是自己想象的过度放大。
基于前三个步骤的洞察,鼓励孩子采取实际行动去克服逆境,真正解决问题。可以通过制定计划、逐步执行的方式采取行动。以获得对成功的掌控感。